了解到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刘胜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物流行业日益的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加大投资、财税、土地等政策组合拳,并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亦涌现出较多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
依据广东物流行业协会向年代周报记者供给的广东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显现,截至2017年末广东省共有294家A级物流企业,其间广州100家、深圳129家、佛山13家、东莞14家、中山9家、珠海6家、惠州4家、肇庆1家、江门3家。跟着交通根底设施的完善,跨境通关等软衔接的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工业正在加速交融开展。
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和其他国际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三个关税区、三个行政区划和三种社会法令环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的格式是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开展所面对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内地城市特别是邻近的珠三角城市,具有一定的土地开发空间、丰厚的物流园区资源、充分的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并逐步从前期的朴实货仓角色转向当前更高端环节的现代物流效劳开展。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办公室副主任许景营向年代周报记者表明,2017年广东省社会物流总额到达225750.4亿元,占全国的8.93%,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3023.5亿元,占GDP份额的14.49%。物流业增加值为6489.28亿元,占GDP份额的7.22%,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工业增加值份额的13.66%。
在曩昔的一年里,广东省共完结货运量400756万吨,同比增加7.0%;完结货品周转量28199.90亿吨公里,增加28.0%。全省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广东省外贸物流占全国的24.8%。全省快递事务量为101.35亿件,同比增加32.09%,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广东邮政业事务总量、快递事务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越1/4,快递事务收入占比超越1/5。
“能够看出2017年广东省物流业运转整体平稳,社会物流总额保持上升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所回落,运转质量有所进步,物流业降本增效作用明显。”许景营说道。
“得益于粤港澳三地物流业根底禀赋、角色定位和工业优势的不同,香港港口与大湾区内其他港口各自构成了清晰的分工定位。”刘胜表明,伴跟着粤港澳交融开展进程加深,在运送、贮存、装卸转移、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粤港澳三地逐步逐步构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良好关系,效劳变革敞开的全局。
“比如施行已久的粤港跨境货栈。”刘胜举例,这是广州海关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创始的变革创新项目,意图是搭建起跨境货品的空陆快速通道,完成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之间一站式的“空陆联运”。上一年已在广州海关关区内的佛山国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仿制推行。在这一形式下,海关叠加“粤港两地海关监管互认”“跨境快速通关”等便当措施,货品运抵香港机场后,能够直接装车组织转运至国通保税物流中心,省去了货品在香港机场和库房、货主库房到运送署理库房之间的环节,最大程度下降仓储和物流本钱,进步运送功率。
交通根底设施建造是粤港澳大湾区建造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其开展完善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开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进根底设施建造“互联互通”,继续提高归纳运送效劳水平,内联外通的海陆空交通运送网络逐步构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交通根底设施要点项目开展顺利,客运、货运总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越35%。
“一般来说,全球物流纽带必须具有一种衔接国际的才能,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全球物流纽带,其衔接国际的才能要十分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才能经过其间转分拨到国际各地。能够说,交通根底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物流纽带建造的条件和根底。”刘胜表明。
《广东省归纳交通运送系统开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将建立快速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大湾区建造的要点使命之一,致力于加速城市高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规划建造,增强城市间的联通才能及对外辐射才能。
同时广东“十三五”规划显现,预计2020年全省铁路运营路程到达5500公里,其间高快速铁路运营路程到达2000公里;公路总路程到达25万公里,其间高速公路通车路程到达1.1万公里;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路程到达1400公里。
一向备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企业也是利好。本年1月中旬,香港特区政府运送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向媒体表明,粤港澳三方政府已达成一致,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自敞注册行之日起,将施行24小时通关。港珠澳大桥口岸将施行“三地三检”形式,三地的口岸均坐落各自属地内,并由三地政府各自担任建立。
由行内人士指出港珠澳大桥注册为期不远,香港和深圳物流和货代将能够直接经过该大桥将货品运送到香港机场或港口,节约的运送本钱起伏达三成多,有利于香港和深圳的物流和货运署理使用港珠澳大桥拓宽物流事务。
“粤港澳大湾区经过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归纳物流的通道和网络系统,有利于构成功能齐备、及时牢靠、通关便当、流通顺利、经济高效、海陆空并进的全球门户和全球纽带,进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的交融开展。”刘胜表明。
与此一起,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物流问题仍然存在,“具体来讲有四个方面,”刘胜指出。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政策体制差异,粤港澳三地在物流通关政策、供应链金融政策、物流业准入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大湾区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挑战;二是大湾区内缺乏物流信息共享衔接机制和大数据平台支撑,由此可能会导致物流体系低效率运转;三是湾区内物流企业协作水平不够高,不利于促进大湾区物流业的错位发展与协作能力。四是大湾区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及营商环境协同性还不够,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在过关时可能会面临标准不一带来商品滞留等问题,降低了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刘胜表示。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实现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的“无人化”或者“智能化”,对企业降本增效、改善用户体验意义重大。“目前,京东、亿航以及华为等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无人化的进程。随着智慧物流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未来大湾区有望形成国际智慧物流网络生态圈,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智慧物流的新高地。”
为了构建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供应链,刘胜认为,一方面需要供应链企业具备前瞻性、全球化、特色化的战略视野,能够紧跟国家和大湾区发展规划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实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专业服务,良性竞争,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为全球物流枢纽,构建世界级供应链,也是需要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协同,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和阻碍,从而实现粤港澳三地供应链产业的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物流要素自由流动。来源:
国际货运